理財周刊 第0744期
服貿協定不過 台商含淚花錢做小三
(發行日期 2014-12-01)服貿協定不過 台商含淚花錢做小三
過去風光一時的台商,在中國大陸經濟型態快速變化之下,遭遇瓶頸,如不趕快轉型,躍升為全球化企業,恐怕只會越來越困難。
文.鄭兆宇 攝影.鄭暐琪
服貿不過,台灣人如果要在大陸做服務業,就要請大陸人當人頭,自己花錢做『小三』。」這是前東莞市台商協會會長,現任中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也是台資大麥客商貿公司董事長葉春榮發自內心的感傷與辛酸!
葉春榮說,一個很單純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都通不過,不知台灣要繼續內耗到幾時?台商不是沒有聲音,台商是已經對政府絕望。台灣政壇如果藍綠再惡鬥下去,不只台商沒前途,就連台灣經濟都沒前途。台商服務業 妾身未明往東南亞移動 不如轉型升級中國經濟起飛時,需要台商的資金與技術,現在它們的資金不缺,技術也快速跟上,人才還可高薪挖角,台灣還剩下什麼有利籌碼?你不簽貿易協定,台灣吃虧大,中國損失小,他們未必在乎,我們還關起門來,在象牙塔裡爭是非,坐視競爭籌碼流失?
葉春榮強調,現在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服務業,無論分店有幾百家、幾千家,都不是台資身分,因為沒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台商就是不能去中國大陸投資服務業,只有花錢去借人頭,經營服務業,因此他才會說是台商花錢去做「小三」,搞得不好,因此被坑的機會不是沒有。
在中國大陸經營服務業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面臨轉型期。
目前,除了防污規定愈來愈嚴格,環保費用愈來愈高,房地租金也是三級跳,中國大陸工資更是飛漲,每年15%到20%在成長,五年就漲一倍,早已不是世界工廠。
早期中國大陸勞工成本低,台灣一窩蜂擠進去投資,現在中國經濟崛起,就是有錢也找不到勞工,除了中國服務業起來,吸收了大半製造業人口,一胎化人口政策也使勞動人口日益縮減,勞工法令也愈來愈嚴苛,甚至超過歐洲規範,還有黨政在背後政策性運作出來的工會,也讓勞工成本愈來愈提高。
更糟的是陸資工廠動輒挖角台商高階人才,將薪資單位由台幣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五倍薪資,台商誰吃得消?
現在有人說,台商可以向東南亞國家移動,因為那裡的工資比中國大陸低,問題是在中國大陸愈久,規模愈大的廠商移動愈困難。而且,東南亞各國的語言、文化讓台商格格不入,加上各國基礎建設還落後中國約一、二十年,營運效率差。台商製造業三大出路富士康急於開闢3C通路況且,證諸過去台商的投資經驗,現在一波波像浪潮般往東南亞移動,未來必定也會抬高當地的工資,還不如繼續在中國大陸尋求轉型或升級來得划算。
現在,台商在中國大陸的製造業有三大出路,一是由外銷設法轉內銷,像郭台銘的富士康集團在開闢3C通路,就是顯例。二是利用機器人來取代勞工,尤其是新一代的機器人比過去要靈光得多,可以派上用場。三是轉成服務業,尤其是走高端消費這一塊。目前,服務業投資就是卡在兩岸服貿協定未簽,台商不是借中國大陸的人頭,就是轉成外資,但是外資在資金移轉上還是有另一層障礙。台商應抱團投資大麥客辦展覽打品牌葉春榮主張台商在中國大陸一定要團結,否則中國官方必然不會理你,不同於一些台商協會不同屆之間的隔閡,東莞台商協會不只強調團結合作,還提倡「抱團投資」,也就是以團隊名義,一起辦醫院,一起辦學校,甚至一起做通路,像東莞的台商協會除了有子弟學校,更有共同的通路「大麥客」,大麥客除了幫台商辦展覽,也提供共同通路,也就是幫台商由外銷轉內銷。也就是結合台商之力,打出集體品牌。而且,台商必須放眼全世界,真正走國際化的路子,像徐福記將六成的股權賣給雀巢,無形間躍升為全球化企業。
台灣廠商如果自己要發展品牌比較困難,資金、人才、格局都受限。不要看現在有些台商連鎖服務業很風光,在中國大陸經濟型態快速變化之下,台商很快就遭遇瓶頸,捉襟見肘!(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44期www.moneyweekly.com.tw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74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再賺一波人民幣
◎封面故事>中國意外降息搶搭牛市快車再賺一波
◎發行人語>精理財免成台勞
◎理財我最大>養成說話煉金術 滷味小販王東明搖身為超級講師
◎產業追蹤>黃金投資揭密!現在是進場好時機嗎?
◎台股棋手>鴻海在台投資2千億 對抗中國機器人大軍
◎房市冰河期>代銷業的好日子,過去了!從「守株待兔」到「主動出擊」
◎台股捷報>民生消費概念 布局14xx、新麥及寶成
◎多空大師吳金潮>修大戶條款是利多 但慎防道瓊拉回
◎權證精選>選後表態 留意傳產、陸股ETF
◎他山之石>安倍三箭,強弩之末 消費稅將日本經濟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