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1月 09日 星期六
 
財訊快報季刊 第0072期

簡單2步驟 拉高癌症理賠金

(發行日期 2013-09-06)

一位醫生幫自己和孩子各買了一張理賠總金額高達480萬元的癌症險,業務員好奇的問:「怎麼會想要買這麼高的保額?」這名醫生回答:「我們在醫院看多了,癌症治療就像無底洞,如果病情拖下去,480萬元還不知道夠不夠呢?」這位醫生感慨,罹患癌症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病人為了「救命」胡亂買保健食品、嘗試各種療法所需要的龐大醫療費用,就連台大醫生罹癌後,也不惜花大錢拿自己當白老鼠,嘗試民俗療法,這個「錢坑」不只會侵蝕自己的存款,更可能讓整個家庭傾家蕩產,甚至負債累累。

聽起來好可怕!但,害怕不是面對癌症的最佳策略,而是應該拿出一套辦法,不論癌症會不會出現,都應該先幫自己和家人做好「防癌金準備」。在台灣,商業保險投保率已經超過200%,這個數字代表2300萬人民平均每人擁有2張保單。然而,保險觀念普及跟有沒有買對保險是兩回事,因為擁有保險知識還不夠,還要定期檢視保單、調整保額,才能在有需要時獲得足夠的保障。

像一名保險業務員因為沒有定期檢視保單,去年罹患乳癌,所買的住院型終身防癌險卻只理賠區區9萬元,第1次做標靶治療就把理賠金用光了。

另一名保險業務員則是等到媽媽60幾歲才幫忙規畫醫療險,但這時媽媽已經不能投保防癌險及重大疾病險,只能買一般住院醫療險,後來媽媽罹癌,光是標靶自費用藥就花了200多萬元。

既然癌症花費像個無底洞,到底該如何幫自己和家人配置最實用的防癌組合保單?大誠保經經理馮懷忠建議,第1步先買實支實付定期住院醫療險,第2步則是加保一次性給付防癌險或重大疾病險。

防癌步驟1 實支實付醫療險當基礎

以實支實付定期住院醫療險打底的好處是,不論疾病或意外住院都會理賠每日病房費用、手術費用、住院期間雜費。若癌症住院期間使用標靶藥物,就可以從住院雜費項目申請到理賠金。從保障範圍來看,實支實付可說是所有醫療險中,最能應付癌症等重大疾病住院期間的龐大花費,而且沒有總理賠金額限制,不像一般終身住院醫療險或住院型終身防癌險屬於帳戶型,當理賠金額超過保單理賠上限,例如250萬元或350萬元,保單就會自動失效。因此,不管保費預算多低,都應該優先幫自己和家人買一張實支實付型定期住院醫療險。

在挑選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時,馮懷忠建議,保障內容最好要包含門診手術,而且保單條款上最好有寫門診手術理賠金額比照住院手術保險金額。

手術不一定住院 留意門診手術保額

例如中國信託人壽的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門診手術與住院手術理賠金額一樣高,以計畫1為例,門診手術最高可理賠16萬元,若買計畫5最高可理賠到24萬元。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癌症手術都不用住院,像是用來治療腎臟癌、攝護腺癌最常見的「達文西手術」在門診就可以進行,不但可以精準切除癌細胞,還能減輕病人痛苦。

但是這種手術健保不給付,病患必須自費,每次手術費用約20萬元,然而,有些保險公司推出的實支實付醫療險門診手術費用,最高只理賠1萬元,根本無法應付動輒數十萬元的癌症門診手術費用。

防癌步驟2 靠一次性給付保險補缺口

做好第一道癌症防護網之後, 接著挑選一次性給付防癌險或重大疾病險。全球人壽副總經理李正偉表示,這種一次性給付保單最大的好處是,罹患癌症不一定要住院,就可以拿診斷證明書及相關資料申請一整筆保險理賠金,這筆錢可以用來支付標靶自費用藥,或是當作罹癌後無法工作的薪資補貼。過去,一般民眾所購買的防癌險,大部分是住院才會理賠的癌症險,但隨著健保制度改變,醫療科技進步,這種依照住院天數理賠的癌症險「不確定性」也跟著提高。

理賠確定性高 保額約年收入5倍

「未來癌症可能不用住院、不用動手術就能治療,例如放療、化療藥物帶回家喝就可以了,這些新型療法,傳統住院型防癌險卻賠不到,但是不管醫療制度如如何改變,癌症就是癌症,診斷的定義並不會改變,一次性給付保險因理賠確定性高,所以越來越重要。」李正偉強調。